最新活动
·课题申请中,申报个人课题、集体课题
十三五规划课题数量精简至27个 6领域首次提

               十三五规划课题数量精简至27个 6领域首次提

习近平为"十三五"做的精彩预告
  "十三五"规划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任期内第一个完整的五年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又是承接第一个"一百年目标"和第二个"一百年目标"的五年规划。所以,这个"五年规划"十分重要,地位特殊,是名副其实的关键点上的关键规划,一手托着全面小康社会,一手召唤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承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十三五"规划,就任以来,一直为谋划"十三五"奔波,为这个规划做了多次精彩预告。

  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十三五"时期
  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一、三年十二次预告
  据"学习中国"大数据平台统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不到3年时间里,国内到23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进行了35次调研,7次提到"十三五"规划。在接见外宾和出国访问中,习近平主席也有5次提到"十三五"规划,他是最大的"十三五"规划调研员和宣传员。

  (一)对内七次预告
  我们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大家就要一茬一茬接着干,干出来的都是实绩,广大干部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2013年2月28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要着手启动'十三五'规划前期准备工作,开展有关重大问题研究。

  --2013年12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

  我正在集中思考'十三五'规划。这是实现全面小康的规划,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规划。

  --2015年3月,习近平在两会期间参加团组讨论时强调。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在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改革体制机制、推动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扶贫开发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

  --2015年5月27日,习近平在浙江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
  "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阶段。要聚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既定目标,着眼于我国未来5年乃至更长远的发展。

  突出前瞻性和引领性,既不能脱离实际、提过高的目标和要求,也不能囿于一时困难和问题而缩手缩脚。

  --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
  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更多放在创新上,发挥创新对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要减少政府对市场的不合理干预和对市场主体的不合理管制。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

  --2015年7月2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二)对外五次预告
  中国全国两会刚刚结束,对2015年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我们还将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相信在新的规划中我们会找到中欧合作的契合点和新机遇。

  --2015年3月16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时指出。

  中国正在制定"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我们将着力实行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也是我们"十三五"规划的一个重点方向。

  --2015年9月22日,习近平在西雅图出席第三届中美省州长论坛并发表讲话
  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 中国将继续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贯彻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区域合作。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实现共同发展。

  --2015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北京会见出席亚洲政党丝绸之路专题会议的外方主要代表。

  经贸合作是中英关系的"推进器"和"压舱石",面临广阔前景。中国正在制订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相信中国发展将为中英互利合作提供更多机遇。

  --2015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英国白金汉宫会见英国工党领袖科尔宾时强调。

  中方欢迎来自英国的资金、技术、人才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十三五"规划、"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愿继续向英国企业提供相关政策信息和良好投资环境。

  --2015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英国伦敦金融城举行的中英工商峰会致辞时指出
  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并发表重要讲话。

  二、坚持一个中心
  "十三五"期间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在新常态下继续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

  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将研究和制定"十三五"规划。"十三五"规划从2016年到2020年,这是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的关键期。正如习近平说:"'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就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习近平说:"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经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推进器"和"压舱石",没有经济建设的保障,社会的进步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在2015年7月2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十三五"时期"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彼不先审天下之势而欲应天下之务,难矣。"这是北宋文学家苏洵的重要论述。只有先审时度势,才能因势利导,借势发展。"天下之务"如此,经济建设亦如此。2015年5月27日,习近平在浙江召开的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说:"'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的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明大势、看大局,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基本走势,把我们所处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分析透,把我们前进的方向和目标理清楚,把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搞明白,坚持立足优势、趋利避害、积极作为,系统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机遇和困难同在,发展和挑战并存。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指出当前 "中国经济形势和运行态势总体是好的。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新的增长点正在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经济发展前景仍然广阔,对此一定要有信心。"在7月20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习近平又强调:"当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发展既面临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
  有了对中心任务的定调,有了对了经济态势的把握,才能在此基础上大有作为。

  三、补齐两个"短板"
  "十三五"期间将补齐民族间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这两个"短板",让各个民族、各个地区共同发展,保证在2020年全面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时刻自省自悟,方能取长补短,和谐发展。 "十三五"时期将对症下药,补齐经济发展的两个短板。

  各民族共同发展才是真发展,党历来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和的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毛泽东说:"农民情况如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关系极大。"习近平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5年6月在贵州调研期间,习近平专门主持召开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座谈会,并明确强调,"'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基于此,习近平就加大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出"4个切实"的具体要求,即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和切实加强基层组织。

  各区域平衡发展才是好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在长春调研期间,习近平重点关注了发展遇到新困难和挑战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习近平指出:"东北地区人口、资源、产业、人才、基础设施、区位等支撑能力很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10多年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帮助、推动东北地区发展的专门措施,各级各有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使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实践证明,党中央作出的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是正确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前景是广阔的。" "目前东北地区发展遇到新的困难和挑战,这其中有全国"三期叠加"等共性方面的原因,也有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等个性方面的原因。不能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束手无策、无所作为。要找准症结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无论从东北地区来看,还是从全国发展来看,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国家要加大支持力度,东北地区要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精准发力,扎实工作,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 习近平并就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出了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

  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就要加长最短的木板。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补齐发展的短板,让各民族、各地区同奋斗共发展。

  四、攻坚十大领域
  在补齐"短板"的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需要攻坚克难,习近平强调"十三五"期间需要在十个领域取得"明显突破"。

  一是保持经济增长。在全球经济呈现停滞或负增长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仍保持着强有力的发展态势。"十三五"时期,中国发展的环境、条件、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但保持经济增长的任务不变。习近平要求:"挖掘增长潜力,培育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经济总量上台阶。"
  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斯于利民。"十三五"时间发展形势和发展任务不同,发展方式也要随之转变。习近平强调,要 "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三是优化产业结构。为适应国民经济不同发展时期的需求,产业结构需要进行调整、优化。习近平指出,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四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习近平要求,"十三五"期间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五是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关系着我国全面推进现代化的成功与否。习近平说:"中国现阶段不是要不要农业的问题,而是在新形势下怎样迎难克艰、继续抓好的问题。"在农业现代化方面,习近平要求"在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六是体制机制改革。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曾经发挥特有作用的体制机制成了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谋求发展,就要拥抱变革。习近平强调,"改革是培育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 "要围绕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深化改革,增强改革意识,提高改革行动能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七是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才能优势互补,才能全面发展。习近平指出,要 "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积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八是生态文明建设。雨果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母亲,也是冷酷的屠夫。"习近平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十三五"期间,习近平要求"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九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民为本"既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的执政理念。 老子《道德经》中说道:"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习近平在访英期间演讲中也提到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在"十三五"期间,习近平强调要"坚持经济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十是扶贫开发。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扶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为顺利实现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习近平指出,要"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习近平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十三五"蓝图即将出台,第一个"一百年目标"触手可及,第二个"一百年目标"正向我们走来,我们应做好一切准备,以饱满的激情、顽强的斗志去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新.网.)
 十三五规划课题数量精简至27个 6领域首次提及(名单)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于10月26日在京召开,"十三五"规划将是讨论的重点。"十三五"规划的特殊之处在于,这既是本届政府执政以来的第一份五年规划,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

  "十三五"规划将会重点讨论哪些内容?"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将走向何方?哪些领域值得重点关注?本报告中,我们将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十三五"规划将重点讨论哪些内容?
  首先,从十八大以来中央委员会历次会议的主要议题看,分别涉及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简政放权、深化改革、依法治国和促进公平等内容,这些议题体现了本届政府的执政理念,将是"十三五"规划中的重点内容。

  其次,今年5月习主席首次阐述"十三五"规划总体框架,并提出"十大目标",对比上一个五年规划,不仅目标数量精简,且新增保增长、生态文明、脱贫扶贫三大目标,调结构、促创新、改革三大目标顺位明显提前。

  第三,"十三五"规划课题也同样精简至27个,其中经济转型升级动力、国企改革、走出去战略、信息经济、教育现代化和海洋生态文明等六个概念首次提及。

  最后,"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两个领域的纲领性文件均在规划发布前出台,预示这两大领域在"十三五"规划中将着墨甚多。

  1. 规划目标降维,增长保量提质
  投资者们关心的第一个问题是,十三五规划中将会着重讨论哪些内容?我们可以从十八大以来中央委员会议历次会议主题、习总讲话透露的"十大目标"、前期课题规划,以及国家近期相关政策四个方面进行发掘。

  1.1 增长,民生,改革,公平:一个都不能少
  十八大以来中央委员会历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体现了本届政府的执政理念,以往会议的主题或将在"十三五"规划中集中呈现。

  具体看:十八大强调的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提及了经济增长和居民人均收入两大目标;一中全会和二中全会的主题分别是党的人事任用和政府的职能转变;三中全会聚焦于全面深化改革,明确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四中全会强调依法治国,旨在促进公平,实现共同富裕。

  因而,总结此前的五次会议,我们认为,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简政放权、深化改革、依法治国和促进公平,都将成为"十三五"规划中的重点内容。

  1.2 保持经济增长领衔,重视调结构促创新
  今年5月,习主席在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首次阐述了"十三五"规划总体框架,提出了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改革体制机制、推动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扶贫开发的"十大目标"。

  对比前两个"五年规划","十三五"规划精简了目标个数,在强调保持增长的"量"的同时,也更注重提升增长的"质",其不同之处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精简目标数量,由十一五的14个和十二五的16个降至10个,更聚焦于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二是新增加了保增长、生态文明、脱贫扶贫三大目标,"保增长"取代"转方式"成为第一目标。三是"调结构"、"促创新"、"改革"三大目标的次序较"十二五"明显提前。

  1.3 规划课题数量精简,六大领域首次提及
  "十三五"规划课题也同样进行了精简。与"十二五"规划60个研究课题相比,"十三五"规划课题高度凝练,仅27个。但在精简数量的同时也同样也有新增亮点。我们注意到,经济转型升级动力、国企改革、走出去战略、信息经济、教育现代化和海洋生态文明等概念首次在规划课题中提及。我们预计,这些方向势必会成为"十三五"规划的新亮点。同时,工业结构升级、现代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环保和医疗等领域也仍是课题关注的焦点,有望在"十三五"规划中继续推进。

  1.4 两大纲领率先发布,或将成为规划重点
  而规划发布前期的重要政策文件同样值得重视,因其往往会在规划中重点着墨。今年以来,《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两个纲领性文件已率先发布,并均被确立为未来国家战略方向,可以预见的是,"十三五"规划中,这两大领域同样会重点提及。

  2. 增长方式转型,增长动力升级
  投资者们关心的第二个问题是,"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将走向何方?具体而言,中国经济将以怎样的方式实现增长?如何实现增长与转型的平衡?经济增长的动力又是什么?我们认为,"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长将"保量提质";改革和创新将是实现增长与转型之间平衡的关键因素;而人力资本、改革和创新,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2.1 保持增长压力仍大,"十三五"底线6~6.5%
  十八大"翻一番"的目标是稳增长的硬约束。"保量"即保持经济增长,其大背景是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确保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然而,自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从顶峰的14%以上下降一半至7%左右。而十八大目标也由十六大的"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和十七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降为"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
  "十三五"期间平均增速底线或为6.5%。但即便十八大下调目标增速,完成难度也依然较大。假定2015年GDP增速能够达到年初政府制定的目标值7.0%,则"十三五"期间中国GDP年均增速仍需保持在6.52%,才可实现"翻一番"的目标。而3季度GDP增速已跌破7%,若2015年GDP增速降至6.9%,则未来五年年均增速需保持在6.54%以上。因而我们预测"十三五"期间GDP平均增速底线或为6.5%。考虑到其间GDP增速或缓慢下行,单年度增速底线或为6%。

  2.2 改善民生提高收入,促进公平共同富裕
  "提质"即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从居民部门来看,"提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其大背景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2020年实现城乡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完成压力相对较小。2008年以来,居民收入实际增速持续超过GDP实际增速。2011-2014年间,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速为8.0%,农村居民年均收入实际增速为10.2%,人口平均后约为9.1%,远高于8.1%的GDP年均增速。这意味着,完成城乡居民收入翻番所需未来6年的年均实际增速仅为5.9%,压力大幅缓解。

  其二是缩小贫富差距。四中全会强调要促进公平,实现共同富裕,而6月中旬习主席在贵州调研时,也强调要加大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事实上,"人均收入"仅是均值指标,未能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改革开放后的30年间,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上升,但贫富差距也持续扩大,08年时达到49.1%的历史高点。其后,基尼系数开始下降,但仍高于40%的国际警戒线。缩小贫富差距、推进扶贫脱贫将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2.3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工业去产能,服务业崛起
  而从企业部门看,"提质"意味着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盈利持续提升。当前工业化进入尾声,企业"提质"意味着必须转变增长方式,升级增长动力。

  转变增长方式改善企业盈利的路径有两条:一是提升企业利润率,而企业利润率和产能利用率高度相关,这意味着,"十三五"期间,工业去产能仍将持续;二是寻找新的增长点,因而制造业升级、发展信息经济和服务业崛起也都是势在必行。

  2.4 多管齐下动力升级:旧动力分化,新动力培育
  增长动力决定经济未来。工业化时代,我们依靠人口红利、对外贸易和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高速增长。但随着人口红利消失、房地产周期见顶,工业化时代步入尾声。从生产要素出发,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中,资本的作用将有所下降,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和制度变革将取而代之,为经济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而在"十三五"期间,经济仍未彻底完成转型,仍需新旧动力同时发挥作用。

  旧动力将有所分化。为弥补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影响,"十三五"期间或完全放开二胎政策,但效果较为有限。制造业内部的分化将表现为,钢铁、水泥、煤炭等传统行业持续去产能;高端装备[0.87%]制造业将借助"一带一路",成为"走出去"战略的中坚力量;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则将孕育新的增长点。服务业内部,新兴消费正在崛起,"十三五"期间仍将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其中信息消费、绿色消费的成长空间极大。出口的重心在于提升出口竞争力,因而提高出口附加值、提升服务贸易占比将是未来的方向。

  新动力将发展壮大。提升人力资本意味着教育、医疗、体育等多个行业将迎来机会。技术创新将助力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升级,"中国制造业2025"和"互联网+"则是创新的载体。而制度层面的改革也将为"十三五"时期的中国经济释放红利,三中全会《改革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而随着两份《意见》的出台,国企改革也将由顶层设计阶段转入基层落实阶段。

  3. 战略机遇凸显,利好资本市场
  投资者们关心的第三个问题是,"十三五"期间,哪些领域值得重点关注?基于前一部分的分析,我们认为,"十三五"期间或将出现六大战略机遇,值得重点关注。

  3.1 教育现代化:提升人力资本,仍需加大投入
  人力资本是未来经济增长动力之一,而加强教育则是提升人力资本的必由之路。"十三五"规划课题首次提及教育现代化,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和《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六部委则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其落脚点均为未来五年。

  但从目前看,教育投入仍显不足,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始终处于偏低水平,直到2012年才超过4%,不仅远不及英、美、法、德等发达国家,还落后于巴西等其他金砖国家。而全国教育经费也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由于管制等原因,民间投入仍显不足。提升人力资本、加大教育投入将势在必行,而这也意味着教育、医疗、体育等多个行业将迎来较大机会。

  3.2 制造业升级:中国制造2025,从制造到智造
  "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中国实现制造强国的纲领性文件,其整体政策架构将是"1+10"方案,即一个综合的整体战略中长期规划,外加10大重点行业领域的具体推动计划。这10大行业将会成为未来中国产业投资、政策扶持的重点领域。其制定前后历时近3年,而最终实施将会历时十年左右的时间,是本届政府的中长期战略。

  3.3 现代服务业:新兴消费百花齐放
  发展现代服务业一直是近几届"五年规划"的核心要务。"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第四篇曾单独就"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做了详细阐述,我们预计促进现代服务业大发展仍将成为"十三五"期间助力经济转型的核心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加速,两方面因素将共同推升消费性服务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而从当前居民消费结构看,食品类消费、非食品类传统消费、新兴消费三分天下。未来消费领域的新增长点或来自于养老家政健康消费、信息消费、旅游休闲消费、绿色消费、住房消费和教育文化体育消费。

  3.4 绿色经济:降低能耗,治理污染
  "绿色发展"依然是规划目标之一。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是未来能源"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指导,该计划将优化能源结构放在重要位置,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天然气比重达到10%以上,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非化石能源领域将迎来重大机遇。

  而9月底习主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再次发表中煤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明确提出将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这意味着"十三五"期间,中国将跑步进入低碳绿色时代。

  3.5 信息经济:发展"互联网+"与大数据渐发力
  在"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中,"信息经济"被首次提及,有望成为新亮点。实际上,今年以来,信息经济相关领域的相关政策已开始不断发力。国务院分别在今年7月和9月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与《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而目前工信部信息通信行业"十三五"规划编制已全面启动。

  根据阿里研究院披露的《中国信息经济发展趋势与策略选择》(总报告),信息经济新动力将由三个方面构成,即新基础设施(云+网+端)、新生产要素(信息(数据))、新分工网络(实时网络协同)。

  3.6 国企改革:拨云见日,加速起航
  "十三五"十大目标中,"改革"的次序较"十二五"大幅提前,而国企改革在"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则被首次被提及。"十三五"期间,改革将真正进入深水区,而国务院在五中全会前夕先后发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意味着未来五年国企改革仍是改革的重中之重。本轮国企改革的大背景是经济步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因而更注重在监管、产权、经营等多个方面全面深化的进行改革。(凤凰网 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姜超、顾潇啸、于博等)
十三五金融领域七大议题: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十三五”央行利率调控体系有望完善
据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十三五”有望完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加强对市场预期的引导,强化价格型调控和传导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完善金融监管、发展普惠金融等。

  同时,“十三五”期间,金融改革可能会聚焦四方面业态:普惠金融、创业金融、互联网金融及绿色金融。

  利率汇率改革有望加快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表示,“十三五”规划将对金融领域的相关议题有所阐述。一是鼓励金融创新;二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三是加快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四是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更加自由使用;五是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和监管;六是更好地发挥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作用;七是发展普惠金融。

  利率与汇率改革无疑是金融改革的核心。专家预期,“十三五”期间,利率汇率改革有望加快,价格将在市场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里程碑,但还不是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全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另外两项重要任务是,强化金融机构的市场化定价能力和进一步疏通利率传导机制。要让金融市场和机构更多使用诸如SHIBOR、短期回购利率、国债收益率、基础利率等市场利率作为产品定价的基础,逐步弱化对央行基准存贷款利率的依赖。同时,要通过一系列改革来疏通利率传导机制,让短期利率的变化和未来的政策利率能有效地影响各种存贷款利率和债券收益率。这两个领域的实质性进展是向新的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重要基础。

  对于汇率改革,原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表示,强势的经济才有强势的货币,近期“双降”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为汇率稳定创造条件。目前的汇率稳定也有助于为其他改革创造好的金融环境。从长期看,汇率市场化是方向,未来可实行更灵活的汇率政策。

  金融监管将进一步完善
  “十三五”期间,金融监管体制有望继续完善。目前,受关注最多的是分业监管如何适应混业经营的需要,由此引申出未来金融监管模式是否会有“变局”?

  姚余栋认为,创新和监管是金融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金融业综合经营步伐不断加快,金融机构整体实力继续提高,新生的金融服务形式不断涌现,这不但对创新空间提出了期望,也对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要求。从世界范围看,金融业发展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由综合到分业、再由分业到综合的过程,推动这种变迁的是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和金融业分工的不断推进。

  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此前撰文指出,金融业分业监管已无法适应混业经营的需要。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已突破20万亿元,其中表外理财超过14万亿元,表外理财等影子银行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很多短期资金成为国内游资,在各金融市场寻找套利机会,也成为这一轮股市暴涨暴跌的重要助推力。由于分业监管,很难形成监管合力。

  聚焦四方面业态
  马骏指出,目前中国西部地区的金融普惠程度较低,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一般认为,普惠金融是以扶贫为目的,为广大中低收入群体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即为那些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支持而又具有一定收入来源和偿付能力的群体提供信贷支持。“十三五”期间的金融改革,将着重普惠金融,服务更多贫困人群、服务小微企业。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去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中国掀起了创新创业热潮。融资难是众多创新创业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开拓创业金融也成为中国金融发展的重要趋势。马骏表示,创业金融是指为创业企业筹资和为具有冒险精神的资本投资提供一套金融制度创新,致力于为创业者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同时,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已成为主旋律,而相比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以轻应用、碎片化、及时性理财的属性,更易受到中小微企业的青睐。马骏表示,互联网金融由于成本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小微企业和偏远贫困地区的融资需求,但往往风险较大,“互联网金融必须控制风险,加强管理和风控环节。”

  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马骏认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必要且紧迫。目前,中国经济正进入结构调整期,向绿色经济转型。中国未来预计每年需要约2万亿元(人民币)规模的绿色投资,用于支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结构转型,而财政最多只能提供其中15%的资金,85%以上绿色投资需要民间投资资金的补给。“绿色金融旨在运用金融手段推动绿色投资,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势在必行。”(中国证券报)  



 
 
 

版权所有:成全视频在线观看免费高清,大地资源网在线观看免费,青柠在线观看免费高清电视剧

单位地址:北京朝阳区 联系电话:010-56103423 010-56140225 传真: Email:bianjibu1985@126.com